病证名,又称肝气虚。肝气即肝之脏气,是肝进行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肝气不足,肝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治宜补益肝肾。肝气虚证普通存在,肝的各种功能的减退,可出现肝气虚的病变。 详情
病因病机: 多为情志内伤,耗伤肝气;久病体弱,他脏伤肝;劳逸失调,损伤肝气;用药不当,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 详情
临床表现: 1、多见于脏腑兼病中,如肝硬化见肝肾阴虚导致肝气阴两虚;肝气虚弱,血失归藏的出血证;肝气虚衰,心神经失养的忧郁证,肝肾气虚,以致肾失封藏固摄... 详情
可能疾病
名称 | 典型症状 | 就诊科室 |
---|---|---|
感冒 | 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内科 呼吸内科 |
发烧 | 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内科 呼吸内科 |
咳嗽 | 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内科 呼吸内科 |
- 介绍
- 病因
- 预防
- 检查
- 鉴别
肝气不足的介绍
病证名,又称肝气虚。肝气即肝之脏气,是肝进行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肝气不足,肝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治宜补益肝肾。肝气虚证普通存在,肝的各种功能的减退,可出现肝气虚的病变。
肝气不足的病因
病因病机:
多为情志内伤,耗伤肝气;久病体弱,他脏伤肝;劳逸失调,损伤肝气;用药不当,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病理特征:
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攻伐无度等所致。
肝气不足的预防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肝气不足的检查
临床表现:
1、多见于脏腑兼病中,如肝硬化见肝肾阴虚导致肝气阴两虚;肝气虚弱,血失归藏的出血证;肝气虚衰,心神经失养的忧郁证,肝肾气虚,以致肾失封藏固摄能力,出现性功能泌尿方面的病症。
2、《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肝气不足,则病目不明,两胁拘急,筋挛不得太息,爪甲枯,面青善悲怒,如人将捕之,是肝气之虚也。”为面少华色,唇淡乏力,耳鸣失聪,容易恐惧等。
肝气不足的鉴别
鉴别:
1、肝气虚与脾气虚
两者均可见乏力、舌淡、脉弱等气虚证候。脾气虚除出现上述症状外,往往兼有纳呆、呕吐、泄泻、腹胀、食后胀甚等脾虚不运之证。甚则脾不统血而见呕血、便黑,其形体多为消瘦。肝气虚之患者,则多常兼见神思不得伸展及筋失所养之症状,如悒悒不乐、表情淡漠、犹豫不决、腿困等。虽可因木不疏上,见脘腹胀满,但此满都为虚满,按之柔软,很少见呕、泻等证。
2、肝气虚与肝郁
虽然两者均有悒悒不乐、胸肋隐痛、少腹坠胀等郁滞症状,但肝气虚证都是劳则郁甚,不为情志所转移。予疏肝解郁药无效或使其病情加重。而肝郁者,其病情常随情志因素而有所变化,适当运动往往使症状好转,脉象多为弦。且肝气虚证有明显的气虚症状,为肝郁者所无。
3、肝气虚与肝血虚
两者均见肢体麻木、爪甲不华、视力减退、月经衍期等证。经云:“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属气虚者.以筋腱弛纵、伸缩无力为主,每兼虚寒之象,如形寒肢冷、四肢不温等。属血虚者,以肢体麻木,肌肉跳动为多,常兼虚热之象,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中医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黄元卿强调“人之生气不足者,十之八九”。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表现。生理上,五脏之正常功能赖五脏之气,病理上,脏腑的功能失调,也会引起脏气失常。肝气虚是肝气失常之一,是肝脏功能失调的一大病理机制,否认或忽视肝气虚,脏腑辨证理论是不完善的。五脏皆有气虚,惟不言肝脏,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局限。由于对肝气虚的忽视,直接导致临床辨证对“肝气虚”的空白。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慢性肝炎迁延难愈的根本原因就是正虚,主要是肝气虚。正虚不能抗邪外出,邪之久存进一步加重正虚。肝气虚证为疾病长期发展演变后而形成的一种病理表现。总之,重视肝气虚,既能从理论上丰富对肝病及疑难杂症的认识,又能拓展临证思路,调补肝气是提高慢性肝病及疑难杂症诊治疗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