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热

不规则热,指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亦可见于药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扰。一般无需急于降温,应查找发热的原因,再酌情处理。 详情

病因

不规则热在临床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 详情

预防
临床上即使存在发热也不必紧急退热,以利观察体温变化的趋势。对于精神状态差、皮肤出现皮疹或伴有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看病,确定诊断,接受合理的治疗,此... 详情
检查

在临床上凡是见到不规则热,首先要看有无感染的病史、症状和体征,鉴别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所致的不规则... 详情

鉴别
(1) 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 详情

可能疾病

名称 典型症状 就诊科室
感冒 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内科 呼吸内科
发烧 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内科 呼吸内科
咳嗽 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内科 呼吸内科
  • 介绍
  • 病因
  • 预防
  • 检查
  • 鉴别

不规则热的介绍

不规则热,指发热时体温波动的范围极不规则,持续时间也不一定,体温曲线毫无规律。体温常在38℃左右或波动于37~40℃之间。临床可见于多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肺结核、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白血病等,亦可见于药物或物理降温之干扰。一般无需急于降温,应查找发热的原因,再酌情处理。

不规则热的病因

不规则热在临床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形成不规则热型。另外,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为不规则热型。

不规则热的预防

临床上即使存在发热也不必紧急退热,以利观察体温变化的趋势。对于精神状态差、皮肤出现皮疹或伴有呕吐、腹泻的病人,应及时到医院看病,确定诊断,接受合理的治疗,此时,切勿以退热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应查找发热的原因,再酌情处理。若体温超过39℃以上,可酌情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不规则热的检查

在临床上凡是见到不规则热,首先要看有无感染的病史、症状和体征,鉴别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所致的不规则热症;二要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痰液细菌检查及风湿三项、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等以明确不规则热发生的原因和严重程度,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不规则热的鉴别

(1) 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  

(2)弛张热  

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间歇热  

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  

(4)消耗热  

消耗热体温波动范围比弛张热为显著,24小时内体温差在3℃~5℃之间。临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活动性肺结核病等。  

(5)回归热(再发热)   

回归热是指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降至正常,经过若干时间又重新发热,持续数日以后,又下降至正常,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出现,也称再发热。临床常见于鼠咬热,或在某些发热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合并其他发热病。  

(6)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至微热或常温,不久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称为波状热。临床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胸膜炎、周期热等。  

(7)颠倒热  

早晨或上午体温较高,下午或傍晚较低,与一般的发热规律(早晨或上午体温较低,而下午或傍晚较高)相反,称为颠倒热。临床上常见于持久性败血症、绿脓杆菌性肺炎,偶可见于肺结核病人。颠倒热也有的白天不热,夜间高热者,如丝虫病。  

(8)双峰热  

高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称为双峰热。临床常见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等。  

(9)双相热  

即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期,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完全解热,称为双相热。临床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性脉胳丛脑膜炎、登革热、麻疹、天花、病毒性肝炎等。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其他科室

  • 宜吃食物
  • 忌吃食物

宜吃理由:

1、宜吃富含高蛋白营养的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宜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忌吃理由:

1、油炸食物。

2、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3、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