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诊首页>卫生资讯> 精神 > 我们为什么害怕打电话?

我们为什么害怕打电话?

来源:果壳网     发表于:2015-05-21 11:29   595 次阅读 

salmon-dish-food-meal-thumb.jpg

图片来源于https://www.hippopx.com/zh-LHZ

在电话交流中,面部表情、动作等社会线索全部被屏蔽,人们只能通过声音及语言来决定自己的接下来的表达,因此人们对“说错话”的担忧可能也会随之增加。

即使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电话依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沟通方式。通过电话,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交流感情、沟通事务,它传递信息的效率也比短信、邮件更高。

然而,如此方便的电话在不少人眼中却成了麻烦的来源。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害怕听到电话铃声,在需要拨出电话时也总是感到紧张、不知所措。

如果能发短信、邮件,他们也一定不会选择打电话和人交流。在社交网络上,“害怕打电话”的话题也总能引起大量网友的挥泪共鸣,相关的段子、漫画也层出不穷。“电话恐惧”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和人面对面无障碍交流的人也会害怕打电话呢?

“电话恐惧”是一种病吗?

人们创造了“电话恐惧症”(telephone apprehension/telephone phobia)这个词来描述对接打电话的焦虑, 还总结了以下几点常见“症状”:

手机常年静音,虽然知道不好,但隐约觉得能躲就躲;

听到手机铃声就像听到报警器,突然出现的铃声会使自己迅速变得心慌和焦虑;

不愿意接电话,也不愿意主动打电话,看到未接来电也不想回电话;

使用短信、邮件等文字方式交流时焦虑症状几乎消失,甚至与人面谈的情况都好过电话中交流。

其他症状如:在电话中持续高度紧张,话少,对电话交流中的沉默感到恐惧。

不过,“电话恐惧症”本身并不是一个受到公认的概念,也不能说对打电话感到焦虑的人就一定是患上了心理疾病。

那么,它有没有可能与某些心理问题有关呢?在说到这方面话题时,一个经常会被提起的概念是“社交焦虑”。

网上不少文章表示,不敢打电话就是社交焦虑的症状表现之一,这种说法又是否正确呢?社交焦虑症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正式的诊断疾病之一,它在一些方面的表现确实和“电话恐惧”有相似之处,不过它们却又不能划上等号。

判断一个人是否患上了社交焦虑症,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

对一种或多种社交场合产生明显的焦虑感,因为在这些社交场合中个体会暴露在他人的审视下,如与他人互动(如谈话、与陌生人会面),被观察(如吃饭、饮酒时),以及在他人面前展示(如演讲);

个体害怕其会展示出自己焦虑的状态,并因此遭到他人消极的评价;

各种社交场合均能激起个体的恐惧感或是焦虑感;

个体选择回避各种社交场合,而在身处其中时会感到强烈的恐惧感或焦虑感;

所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远远大于该社交场合的实际威胁;

恐惧感、焦虑感、或对社交场合的回避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这种恐惧、焦虑、或回避对个体的社会功能、职业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等造成了显著的困扰或损害;

以上症状并不是由于物质滥用或是身体状况等生理影响所造成;

以上症状并不能用其他疾病更好的解释(如:惊恐障碍、躯体变形障碍、自闭症)

即使有其他身体状况(如:帕金森、肥胖等)存在,以上症状也属于独立存在或强度超过其身体状况所能导致的范围。

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交焦虑患者对于各种形式的社交场合都会产生恐惧、焦虑、或逃避的反应,而害怕打电话的人很多并不会对其他社交场合产生明显的恐惧。

另一方面,“电话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症在害怕打电话的程度上也有差异,真正会被认为病态的社交焦虑对生活和工作有严重的影响,患者可能因此而不得不退学、辞职或者关闭手机,而自称“电话恐惧”的人们大部分还是可以克服紧张完成交谈的。

由此可见,社交焦虑患者确实可以表现出对打电话的恐惧,而反过来从害怕打电话和社交恐惧则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你只是接打电话的时候有些紧张,其他方面的交流都没有障碍的话,完全不必把这种情况当作疾病看待。

打电话为啥让人紧张?

撇清了“社交焦虑”这个大帽子,我们再来重新审视一下“电话恐惧”这个现象。交流的方式有那么多,为什么偏是电话让我们产生了不适呢?

相比短信、邮件、线上聊天工具,电话是一个即时性较强的交流方式。使用短信或邮件进行文字交流时,你来我往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利用这个时间,人们就可以重新检查自己的回应,以确保正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

而电话交流需要双方及时回应对方刚结束的话语,在这短暂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快速加工对方传递的信息,确定自己的态度,组织成适当的语言,并用适当的口吻说出来。如果没能及时完成回应,就会形成尴尬的“沉默阶段”,而对沉默以及沉默可能造成后果的恐惧是我们害怕电话交流的原因之一。

面对面的交流同样需要较快速的反应,但它却没有电话那么可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加工的信息绝对不只有语言这一部分。对方说话的神态,动作等信息也被我们看在眼里并进行加工。

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线索(social cue),作为自己接下来言行的参考。但在电话交流中,面部表情、动作等社会线索全部被屏蔽,人们只能通过声音及语言来决定自己的接下来的表达,因此人们对“说错话”的担忧可能也会随之增加。

此外,与其他社交方式相比,人们可能也更不容易学习到有关接打电话的经验。孩子们从小就会观察身边的人,并通过模仿他们来习得社会行为。对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行之有效,但对电话交流却没有那么顺利。

毕竟,我们在想要学习的时候也很少有机会能听到别人电话中双方的声音。因此,在电话交流中,人们认为自己更有可能失败,从而对电话交流产生恐惧。曾经研究过“电话恐惧”的菲尔丁博士(Dr. Fielding)也指出,“电话恐惧”很有可能与曾经的一两次失败经历有关。

由此可见,相比文字或面对面的方式,电话可以说是对社交技能要求更高的一种场合,因此我们对它产生更多焦虑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害怕电话怎么办?

人们对电话交流的忧虑和恐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样一种认识:通话过程中如果没有迅速准确地回应就意味着失败,沉默是非常尴尬的,它会把事情搞砸。而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合理,用它来要求自己也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的方式来改变这种认识,从而减轻对电话的恐惧,这个过程也称认知重建(cognitive restructuring)。

拿电话中的“沉默”举个例子,沉默是否给对话带来了实际伤害?对方有没有因为沉默而停止过通话?产生沉默的其他原因有可能是什么?通话中暂时的尴尬真的会伤害双方的关系吗?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寻找其他解释的可能性来替代原来的看法。

如“沉默好像是日常对话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没人能一直说话,况且我们有时也需要时间仔细思考刚才双方说过的话,这样反而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话的效率。即使沉默是因为没有话题,这也很正常。沉默和尴尬都没有对通话产生什么本质上的伤害。”

而在行为方面,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也可以帮助我们逐步缓解对打电话的恐惧。例如从接听亲密朋友的电话到拨打相对较不熟悉朋友的电话,这样逐步阶梯式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对电话交流的适应程度。

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尝试在电话交流过后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或是在打电话前事先准备一下谈话内容,这些都可以使“电话恐惧”的状况得到改善。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对电话恐惧的状况,可以尝试挑战自己对电话的看法,并进行系统的练习。而如果对电话的焦虑太过严重、无法控制,还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话恐惧”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我们只要坦然接受它就好,不需要太过担心。

相关阅读
  • 生活中让人匪夷所思的诡秘心理

    生活中让人匪夷所思的诡秘心理

    图片来自于高图网世界之大,无所不有,无奇不有。生活中的我们确实会碰到一些永远也无法解释的神奇的事情,它们或让人倾慕不已,或让人匪夷所思。有心理学者收集整理的39条让人匪夷所思的诡秘心理,希望给你的生活...

    2021-06-07         3796次阅读
  • 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13%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焦虑障碍,而且患病年龄比二十年以前提前,多见于女孩。 儿童焦...

    2021-06-02         1724次阅读
  • 儿童心理健康的5个重要标准?

    儿童心理健康的5个重要标准?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父母们除了要注意孩子身体的发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长期忽视孩子势必会导致心理异常,特别是现在的社会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在看着宝贝孙子,溺爱孩子,让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扭曲,因此父母在孩...

    2021-05-25         2649次阅读
  • 父母心理“断乳” 家人关系更融洽

    父母心理“断乳” 家人关系更融洽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话:“那些鸟儿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主自由的光芒。”   随着子女的长大,父母要懂得适当地退出。从这个角度来看,...

    2020-12-21         1894次阅读
  • 年纪越大越孤单?子女们该关注爸妈心理健康了

    年纪越大越孤单?子女们该关注爸妈心理健康了

    近期,一则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武汉有个90后女孩,一家三口都患有新冠肺炎时,2月中旬父亲医治无效去世,女孩忍着悲痛,每天登录父亲的微信号与母亲联系,鼓励母亲坚持。经治疗,母女俩先...

    2020-12-15         2030次阅读
  • 总被一些负面事件影响?是你心理上跟它们靠得太近

    总被一些负面事件影响?是你心理上跟它们靠得太近

    近期,一些高校学生自杀、猝死等负面事件对其他学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一些导师以职务之便压榨学生的新闻,则给了研究生们以及准备考研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波动。回到疫情期间,身边亲...

    2020-12-11         1838次阅读
  • 烧脑电影《记忆碎片》,隐藏了哪些心理学知识?

    烧脑电影《记忆碎片》,隐藏了哪些心理学知识?

    《记忆碎片》( Memento)是20年前上映的一部经典的“烧脑”悬疑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发生记忆破碎的故事——正值新婚的莱纳夫妇遭到了歹徒的袭击,凶犯残忍地杀害了莱纳的妻子,...

    2020-11-26         1768次阅读
  •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图片来源:pixabay)中医常用心理疏导和情志疗法  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许多,后世医家在实践中多有发微与体会。笔者体会,临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女科疾病时,运用中医...

    2020-07-17         1518次阅读
  • 年纪越大越孤单?子女们该关注爸妈心理健康了

    年纪越大越孤单?子女们该关注爸妈心理健康了

     图片来自高图网近期,一则新闻引起网友热议,武汉有个90后女孩,一家三口都患有新冠肺炎时,2月中旬父亲医治无效去世,女孩忍着悲痛,每天登录父亲的微信号与母亲联系,鼓励母亲坚持。经治疗,母女俩先后痊愈。...

    2020-06-17         1636次阅读
  • 精神科大夫与心理医生有何区别

    精神科大夫与心理医生有何区别

    (图片来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prayer-bible-christian-folded-hands-1308663/)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

    2020-03-20         2103次阅读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