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诊首页>卫生资讯> 热点 > 心惊肉跳!人类死亡全过程

心惊肉跳!人类死亡全过程

来源:互联网     发表于:2015-09-25 14:47   2065 次阅读 

landscape-spacious-field-meadow-thumb.jpg

图片来源于https://www.hippopx.com/zh-LHZ

死亡之前:当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有些人会开始抽搐,呼吸从正常的节奏转为急促,同时耳朵首先变冷。身体内的血液转为酸性,喉咙开始痉挛-死神降临。

死亡瞬间:医学意义上的死亡被定义为大脑排出所有氧气。这是,人的瞳孔会变成看上去像玻璃晶体一样的物质。

死亡3分钟:这个时候开始,脑细胞开始成批的死亡。高等思维的过程(例如“考虑怎么才能不死”或“生前对不起谁”)终止。死亡4-5分钟:瞳孔放大并开始失去光泽。眼球已经开始从球体慢慢变平。因为这是身体内已经没有血压了。死后7-9分钟:脑干死亡。

死后1-4小时:身体肌肉开始僵硬,并使头发竖立,也就是这个原因,人死后看上去头发长长的。

死亡3分钟:这个时候开始,脑细胞开始成批的死亡。

死后4-6小时:尸僵开始,扩散凝结的血液开始使皮肤变黑。

死后6小时:肌肉仍然会痉挛。一些厌氧性的生理反应仍然在继续。死后8小时:身体已经彻底凉了。最黑色幽默的是,这种情况下,男人会实现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KB的一次的坚挺。

死后36-48小时:尸僵现象开始消失,身体重新变软,柔软到可以去表演柔术杂技。死后24-72小时:由于身体内存在大量细菌,体内富含蛋白质的各内脏开始腐烂而胰腺开始消化自身。死后3-5天:身体上开始出现浮肿,带着血液的泡沫开始从口中和鼻子中流淌出来。

死后8-10天:各种阴腐烂而产生的气体充斥着腹部。舌头从嘴里伸出来了,由于血液开始分解,身体也随之从绿色变成红色。死后几周:现在是化妆的时候了,指甲和牙齿开始脱落。

死后8-10天:各种阴腐烂而产生的气体充斥着腹部。

死后1个月:开始液化,有人想点杯草莓汁吗?死后数月:脂肪会转化成绿色的物质被称之为“尸蜡”。

死后数年:回归自然。

揭秘“死”前1秒钟的14种感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2、从未体验过的舒服

“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听到奇怪的声音

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被拉入黑暗的空间

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听到自己的死讯

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6、你的话别人听不到

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不停出入自己肉体

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从未如此灵敏

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孤独无助 无法交流

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周围有他“人”陪伴

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最后的时刻出现亮光

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全程回顾

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被“界限”阻隔

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篱笆,或者是一条线。

14、生命归来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濒死体验”进行到某种程度后,人们必须“回来”。在最开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赶快回到身体中去,但是,随着濒死体验的深入,他开始排斥回到原来的身体,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这种情绪就更为强烈。

随后,你就真的“回来”了。

诡异的“灵魂出窍” 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灵魂出窍”的现象,在网上引起一篇热论,现实中到底有没有“灵魂出窍”呢?如果有,那么,“灵魂出窍”的现象又是如何发生的?

这的确很奇怪,因为不管哪个国家、哪种文明、使用何种语言,都有着确切的“见鬼”记录。它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创作和历史笑谈之中,更存在于严肃的文献记录里。

如果一个平时就疯疯癫癫的人告诉你“见鬼了”,那么即便是具备一般理性程度的人也必然将其当做饭后谈资。但如果有不只一位正常人非常认真地告诉你,他确切地见过鬼魂,甚至灵魂出窍,这又该如何解释?这些说法加之有如抛硬币一般概率(五五开)的预言,或者记忆错位的描述,似乎变得更加可信。

实际上,早在2007年8月,Science杂志就曾同时发表两篇关于人类自我幻觉的研究论文,为我们掀开了巫师帽的一角。科学家用可重复的科学方法,证明了这些所谓“灵异事件”并非超自然现象或什么特异功能。

缘起癫痫的幻觉研究

这两篇研究的作者分别是Henrik Ehrsson教授和Olaf Blanke教授及各自团队。他们的研究思路和动机有相似之处,并分别得出了有趣的结论。

幻觉研究的重要对象原本是癫痫患者。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从脑部病灶入手修复他们的神经,并抑制那些异常的脑神经放电。而患者口中那些各不相同的幻觉症状也一度让人困扰。

2007年,利用大脑成像技术,科学家们终于能更深入地了解到大脑部位的放电与患者症状之间的关系,即不同的脑部位异常将导致程度不同的幻觉。于是,站在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便想到:“假设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是否意味着,外界信息如果打乱了我们大脑各感官的认知,产生冲突,进而正常人也能因此产生幻觉?”

Henrik Ehrsson是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认知神经学教授,他领导的研究小组采用一组虚拟现实设备进行了这项试验。

首先,研究人员制作了一种“能看到自己后背的眼罩”。他们把两个摄像头架设在志愿者的背后2米,各连接一个微型显示器放在眼罩中。志愿者带上眼罩,也就等于站在自己背后2米的地方观看自己的后背。这便产生了第一个幻觉条件——视觉错位。

然后,一位研究人员站在摄像头视野外的右侧,两手各拿一根塑料棒,用右手中的塑料棒去戳动志愿者的胸口(不让志愿者看到),另一根同步或者不同步的在摄像头前做戳动的动作。这便产生了第二个幻觉条件——触觉错位。

由此,上述两个条件让志愿者产生了“怪异”的体验,他们会以为自己真的“灵魂出窍”了。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视觉与触觉信息间的正常关系,志愿者的大脑在解释感官信息时无法判断哪个感觉是属于“自我的”,从而模拟出“灵魂出窍”现象。

接着,Ehrsson将电位传感器安装在志愿者的皮肤上,用来测量并显示他们在实验中的情绪反应。随后,研究人员用一把锤子朝摄像头的方向砸去。从摄像头的角度来看,研究员仿佛要砸向位于志愿者身后2米处的“虚拟身体”。显然,志愿者知道那不是自己真实的位置,但是传感器却记录下明显的“恐惧”信号。也就是说,志愿者的大脑真实地感受到了害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的大脑依靠两种信息来确认自己的位置——第一人称视觉信息,以及自己身体上的触觉和视觉信息的反馈。当利用虚拟现实设备扰乱这两种信息时,大脑就会产生“自己离开了身体”的错觉。与此同时,瑞士的脑科学家Olaf Blanke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也进行了一项异曲同工却更为巧妙的实验。实验中,志愿者们戴上一种特制眼镜,然后会看到以下三种3D投影中的一种:一个立方体、一个假人或者他们自己的身体。

然后,一名研究人员用小棍触碰实验对象的后背,而另一个人则以同样的方式触碰3D投影的后部——同步或者异步进行。接着,研究人员摘下他们的眼镜,并蒙住志愿者的双眼,让他们向后移动几步,再睁开眼睛走回刚才所站的位置。

结果不出所料,那些感到自身和投影均被触碰的志愿者,都无法正确回到他之前所在的位置,反而走到了原来投影所在的位置。而那些只是看到假人或者立方体的实验对象,则很容易回到原来的位置。换句话说,那些感到自己视觉和触觉错位的志愿者会把投影当成自己。

这些实验表明:通过对人体感官的信息误导,能够影响人的自我意识,即便是“正常人”也会产生幻觉。这种自我意识,在大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就在2014年,Olaf Blanke教授的研究组还采用了“主从机器人”系统,更加细微地确认了同步触觉刺激和异步触觉刺激对大脑自我认知的影响,并由此获得了更加精确的影响自我认知的大脑区域及其差别。

简单来说,“灵魂出窍”的幻觉正是由于我们大脑在处理信息过程中产生错位,于是影响了大脑的自我认知,把偏差的信息当做了自我的分身。

另一些“神秘鬼魂”

“这些实验和魔术差不多啊,就是让人产生幻觉罢了。”也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看法。

确实,“巫术骗子”和“科学魔术师”也许在手法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他们可以借用语言的力量、视觉的错位、非语言的交流,以及多种技巧相结合来创造出第六感的错觉,进而欺骗或控制人脑。可是骗子和魔术师的真正区别在于,人们事先便知道魔术师是在愚弄自己。

不过科学的真正奇妙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利用或制造错觉,而是借此去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

我们知道,癫痫是由于脑部异常放电而产生的症状。研究中,那些独特幻觉的例子,总能给科学研究提供意想不到的方向。

比如在Olaf Blanke教授的研究中,有位患者声称自己常常遇到鬼,并且与她如影相随,有时候还会和她用看不见的卡片交流等等。这一方面能让科学家更加专注于那些感官异常现象,另一方面还能解释“鬼由心生”“疑神疑鬼”的出处。

除了癫痫患者之外,时常同幻觉相伴的,还有顶尖登山者们和极限运动爱好者。还是瑞典的科学家,早在1999年就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些科学家对9位顶尖登山者(无氧气携带情况下攀登8500米以上高峰的个人记录持有者)做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人在极端环境下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幻觉。这主要是由于濒死体验的人体应激(比如缺氧)和一段时间的社会剥夺隔离造成的,它们都会影响大脑的感知水平,产生“真切”的幻觉。

产生这些幻觉的具体脑部机制还有待研究,比如传说中死亡前大脑放映“走马灯”的说法。也许,这又能产生一些新的研究分支。

“幻觉现象”的科学框架

虽然我们已经能够把所谓鬼魂之类的超自然现象用科学理论加以解释,但这还远远不够。神经科学家们正朝着更具系统性的大脑感知领域迈进。

2013年,依然是Olaf Blanke教授,撰写了一篇框架性的论文,发表在Brain杂志上。文中,他将“自我幻觉”详尽地分为3种类型:自视性幻觉(autoscopic hallucinatio)、出体经验(out of body experience)、离体自窥症(heautoscopy)。这3种“自我幻觉”都和大脑的自我认知和感官错位相关。

比如说,自视性幻觉主要是看见自己的脸或者上身,这往往是视觉上的二维图像,程度较轻;出体经验则是把幻觉作为了经验主体,也就是大脑已经把幻觉中的自己当做了真实的自己,似乎能在一旁冷眼看自己;而离体自窥症就更加强烈,幻觉中的自己都很真实,甚至能来回切换。这些幻觉都会产生明显的情绪反应,有点像是“分身术”的感觉。

通过对癫痫患者脑部的详细观察和扫描分析,以及他们的幻觉描述记录,Olaf Blanke发现,虽然这3种类型病症在表面上有着幻觉特点的不同,而且幻觉程度逐渐加重,但真正的区别则在于脑部损伤的部位不同。

比如,自视性幻觉的脑损伤部位往往是大脑的右上枕叶中回、右楔叶和纹状体,这些通常都对视觉皮层产生影响。而出体经验则覆盖了更多大脑知觉区域,如嗅周皮质、扣带回皮质、前庭、颞顶交联处、半规管等。离体自窥症还覆盖有控制情绪的左后岛叶皮层。

这些研究进一步说明,大脑的各部位对自我认知和感官的影响程度是很不均衡的。通过知觉错位影响自我认知,从而产生了自我错位:“我是谁?哪个才是我?”

真正的野心

“研究这些有什么用啊?”也许还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如果要予以回答,那实在有太多用处了。且不说神经再生和修复技术,也不说什么人工智能技术,单就拿当前很火的虚拟现实技术来说,这些研究也足够让其“发家”了。

但科学家真正的野心远不止如此,他们的目标还有可能是更深层的认识论。

“我是谁?我身处的世界是否真实?映入我眼中的是否是另一个梦境?”这是在几千年前的“庄周梦蝶”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就已经提出的问题。

上述的幻觉实验正如间接现实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我们没有进入外部世界的直接方法,而只能通过我们的感官。

我们接收的感官信息是如同其他信息一样的外界信息,关键在于我们的大脑会如何处理和运用它们。比如我们熟知的彩虹,是最为常见的幻象。我们所看到的颜色,不仅是由光线反射和物体本身带有的色彩属性决定的,其中还包括了我们所处的空间与物体相阻隔的媒介。

眼睛如此,大脑更甚。我们的大脑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认识世界,它拥有寻找感官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并将这些关系和行为的意义与外界的互动相关联,最终以此来定义自我。

趣闻解密点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此精彩的世界,科学的美妙也正在于此。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如此精彩的世界,科学的美妙也正在于此。综上所述,“灵魂出窍”所出现的幻觉正是由于我们大脑在处理一些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了错位,于是影响了大脑的自我认知,把偏差的信息当做了自我的分身而已。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