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诊首页>卫生资讯> 热点 > 最新资讯 > 医生受不了终吐槽:别在微信里找我看片子

医生受不了终吐槽:别在微信里找我看片子

来源:生命时报     发表于:2016-10-17 10:09   1648 次阅读 

“杨大夫,在吗?这是某某的片子,关系不错,抽空给看看。”这就是现在的放射科大夫在微信交流中的真实写照。互联网时代,貌似一切变得简单,省力,不费时。

1-200H515440B13.jpg

图片来源于高图网-jcs

且慢!事实真是这样吗?

微信传来的翻拍的片子和真正合规的片子差距太大了!在放射科看片,我们需要不停调节窗宽窗位(可简单理解为图像的饱和度、锐利度等)以观察心、肝、肺、胃肠道等等不同的器官,需要不停放大、缩小、测量。就这样,放射科的诊断准确率也不会是100%。

假如用微信里的图像会诊,后果是什么?

且不说那些翻拍的模糊图片,会造成多少漏诊和误诊,即使是直接从放射科机器上导出的jpg格式图像,也会因为无法调节而丢失很多信息。

那行,我给你发DICOM格式图像(医学图像文件格式)总行了吧?

那还凑合,注意,还只是凑合,除非放射科大夫用专用的DICOM显示器看图,那才是真正的工作状态。

医用的DICOM显示器跟你用的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看起来只是形状不同,但实际的差距可能是地球和月球的距离。

比如,DICOM显示器支持灰阶显示,即亮度的明暗程度,灰阶数越多,灰阶的过渡越平滑,越有可能分辨出类似囊肿和水这样密度十分接近的不同物质,对病灶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还有高亮度、高分辨率、快速响应时间等等其他特点,比如钼靶专用的显示器对分辨率要求特别高,要求至少是500万像素以上。价格上自然也差距很大,医用DICOM显示器的价格是几万到几十万,远高于普通显示器。合格的DICOM显示器都是经过认证的,来不得半点虚假。

很多专业的微信群,一些好学的放射科大夫会在群里向大医院的专家、教授讨论学术问题。放射科大夫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拿到的也是jpg格式的图像。有人就会说,既然图像不符合标准,这种讨论有意义吗?

答案是当然非常有意义。因为是专业人士,放射科大夫在上传图像的时候,会尽量把合适窗宽、窗位条件的图像上传,甚至有的放大、缩小的图像都准备好,而且还会根据讨论随时调整上传。而且这种讨论并非用来诊断疾病,只是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

所以,让我看片子的朋友,我通常要求他们带着原始片子到门诊找我看,再给出诊断意见。
返回拓诊卫生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