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诊首页>卫生资讯> 热点 > 医学前沿 > 浸大与科大共同主导合作研究 首次破译深海青口的基因组

浸大与科大共同主导合作研究 首次破译深海青口的基因组

来源:香港Bapstist大学     发表于:2017-05-24 09:45   1846 次阅读 

一项由香港浸会大学(浸大)和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共同主导的合作研究组装和注释了总长达16.4 亿碱基对的深海贻贝(俗称青口)基因组(其大小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一半)。这是首次发表的深海海底大生物的基因组,结果将有助了解其他深海生物如管虫、蛤对深海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

浸大与科大共同主导合作研究 首次破译深海青口的基因组_拓诊卫生资讯

科大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钱培元教授及浸大生物系副教授邱建文博士的研究结果已于上月初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中刊登。

用于是项研究的深海贻贝是邱建文博士在2013年参与内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中国南海深海冷泉区考察时取得的生物样本。深海生物包括贻贝广泛分布在海底热泉和冷泉区,该处水压高、缺乏由光合作用产生的食物、温度变化大,并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是非常极端的生存环境。由于缺乏深海生物的基因组数据,很难了解牠们在极端的环境下的生存和适应机制。

研究比较了深海贻贝Bathymodiolus platifrons和从香港汀角区采集的浅水贻贝Modiolus philippinarum的基因特征。通过进化分析,团队发现现代的深海贻贝是浅海贻贝的后裔,牠们的祖先约于1亿1千万年前移居到深海,成功度过了约5,700万年前因全球温度上升而造成的海洋底部缺氧导致的大灭绝事件。

基因组比较显示,深海贻贝基因家族有明显的扩张,而这些扩张可能与其对深海环境的适应有关。例如,「热休克蛋白70家族」有稳定蛋白结构的作用,它们的扩张有助于修补深海生物在深海极端环境下蛋白质结构的损伤。另外,负责传送物质的「ABC 运输蛋白家族」的扩张,有利于深海贻贝透过鳃表皮细胞排出有毒物质。

负责免疫识别、内吞作用和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的分析显示,深海贻贝有维持鳃内化学自养共生细菌的能力。研究团队还通过对贻贝鳃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证明深海贻贝依靠甲烷营养共生细菌所合成养分,得以在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的环境中大量繁衍。

钱培元教授说:「对深海贻贝共生生存机制的分析有助将来对其他海洋生物如管虫、蛤甚至珊瑚的共生机制的研究。」

邱建文博士说:「基因组资源可促进深海生物的基因联系的研究,有助于在资源丰富地区设立深海海洋保护区。」
返回拓诊卫生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快抢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