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诊首页>卫生资讯> 微信 > 专家提醒:保护视力需要了解这四件事

专家提醒:保护视力需要了解这四件事

来源:人民网     发表于:2018-08-22 14:36   1462 次阅读 

据统计,我国儿童近视率居世界首位,小学生近视率比例达45.7%,初中生74.4%,高中生83.3%,大学生86.36%。近视低龄化且高发,除先天因素外,主要由日常用眼习惯不良所致。专家就为大家讲讲,护眼是一生都要关注的大事,必须从小做起。


花17.jpg

三岁前是关键期

如今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戴眼镜的人,而且孩子这一特殊群体更严重。曾经,戴眼镜是文化人的象征,可随着近视人口不断增长,那两块小小的镜片已经成为很多成年人和孩子眼前挥之不去的阴霾。

家长是保护孩子视力的“守门人”,预防近视必须先了解儿童视力发展特点。大家通常将视力不低于1.0(5.0)作为判断标准,但这个标准对幼儿来说不完全适用。因为,学龄前儿童视觉仍处于发育过程,6岁后相对稳定。不同年龄的孩子,应采用不同判断标准。一般,刚出生婴儿视力较低,家长离孩子远一点,他就看不清了。6个月的孩子视力还不到0.1(4.0),1周岁为0.2(4.3),3岁≥0.5(4.7),4岁≥0.6(4.8),5岁≥0.8(4.9),6岁及以上≥1.0(5.0),就说明视力正常。另外,孩子发育情况不同,视力标准只能作为参考,要综合验光结果判断。

儿童视力发育,3岁前是关键期,3~10岁是敏感期。此时,家长除了要对视力、视功能、视觉有正确认识,还要科学关注。如果有影响孩子视觉发育的不良因素,要尽量避免,发现问题,早干预早治疗。家长可通过几种情况早期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有问题:4个月时能否注视玩具,8个月时眼睛能否随着物品转动,1周岁能不能看到远处物体,3周岁可以到医院检测视力。

影响儿童视力发育主要有几类疾病。1.近视。我国儿童近视发病率高,遗传、学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健康、环境等都是致病原因。如果不引起重视,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甚至形成病理性近视,出现并发症。不少家长觉得假性近视没关系,真性近视才要关注。学术界认为,假性近视可能是近视发生的初期。最常用的矫正方法是佩戴眼镜,视力清晰后,可能减轻或抑制近视发展。另外,日常应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视物时间,每天晒足2小时日光浴,读书写字保持合理距离、光线良好、坐姿正确,合理补充营养,当近视进入稳定期可考虑屈光手术。

2.远视。近视是眼轴过长,远视是眼轴短、屈光不足。典型远视是看近看远都不清楚,低度远视看远清楚,近处看不清。中高度远视要特别关注,因为在儿童视觉关键期、敏感期,若视觉不佳会对眼部及大脑皮层产生影响,没有清晰的视觉效果,会形成弱视。建议家长尽早带孩子就医矫正。

3.散光。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常的一种表现,与角膜弧度有关。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不能聚集于一点(焦点),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称为散光。按表现形式,散光可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前者可用镜片矫正,后者无法用镜片矫正。

预防近视做到三个20

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一扇窗,然而这扇窗却经常蒙尘,特别是我们身边的“小眼镜”越来越多。所以,预防视力问题,必须尽早抓起。

新生儿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也是一种“远视储备”。随着生长发育,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这个过程称为人眼“正视化”。

伴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或在光线不好等情况下用眼普遍,加上过多使用电子设备、睡眠和户外运动不足,会导致“远视储备”过早消耗,最终出现近视等问题。比如四五岁孩子,生理屈光度为150~200度远视,如果远视储备值与200度差得很多、只有50度,意味着很可能在小学时会得近视。

如果家长只靠感觉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或等到孩子近视了才关注,为时已晚。近视进一步加深,会导致高度近视、并发症,甚至致盲。

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比如持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歪头写字看书、看书看电视距离过近等,更要尽早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眼视光检查,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及早建立视力跟踪档案。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应做到“20-20-20”护眼法则,持续视物20分钟休息一下,休息时先眨眼20秒,眨眼是一种“刷新”大脑的方式,然后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或远方。另外,还应做到“三个一”,眼睛距离书本1尺,胸离桌子1拳,指尖距笔尖1寸。

返回拓诊卫生资讯频道>>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快抢个沙发吧!